代码 | 名称 | 当前价 | 涨跌幅 | 最高价 | 最低价 | 成交量(万) |
---|
前不久,国务院发布《关于深入实施“人工智能+ ”行动的意见》 ,鼓励和支持全民积极学习人工智能新知识、新技术 。再一次掀起了全社会关注人工智能的热潮。
越来越多的产业部门开启了新一轮推动人工智能(AI)落地的专项行动,几乎所有领域都在更加积极地探索如何运用人工智能转化为生产力。眼下又正值新学年的开学季,北京 、天津、山东、西安 、杭州等多地也纷纷推动将AI“从娃娃抓起” ,在一年级教学中便纳入AI课程 。一时间,从政府部门、到企业员工、到学生家长,社会方方面面都在以前所未有的热度聊AI 、讲AI。
对此我深有体会的。就最近两个月 ,我更加频繁地收到各类关于AI的问询,从怎么利用AI降本增效,到怎么将AI融入教育,问题不一而足 。但几乎每一次 ,话题最终都会落到一个:“钱老师,那你说大模型用哪家的好,是推荐用DeepSeek ,还是豆包?”
我想,这里显然是存在误区的。可以类比在互联网刚普及时,很多人本能地以为发邮件就是“触网 ”的全部了一样。差不多要到大约十年前 ,互联网借由移动互联的形式,实现在我国真正普及的时候,很多人才猛然发现原来互联网可以做那么多事情 ,那些数十年前就被预言的定律、猜想竟然是那么地精准。惊诧之余,孕育出了一个风行一时的概念“互联网思维” 。
我想,既然我们已经站在了智能时代的门口 ,AI已经脱离了专属的科技背景和产业背景,开始走向每个人的个人生活。那我们不妨认真谈一谈:面向社会大众的人工智能思维,到底是什么,以及不是什么。
一、人工智能思维应该是什么
在回答这个问题前 ,不妨把镜头先拉远一些 。让我们回想一下,今天日常生活中那些“习以为常”又“理所当然 ”的事情。譬如去超市,我们自然而然会算账;规划出行 ,会下意识估算时间与距离;工作上遇到不那么容易说清楚的事情,会仔细写一封邮件等等。
细究起来,这些能力都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。而是建立在“数字思维”和“文字思维”的潜移默化之上。拥有这些能力 ,并不是说人人都要目标成为数学家或作家,而是人人都能将数字和文字转化为我们认知世界的基本工具。就算不从事相关专业,依然能用它们处理生活和工作的纷繁事务 。
同理 ,智能时代,“人工智能思维”也应是一种基础的、普适的思维方式——这并不是指人人都能“手搓 ”一个AI算法,而是要求我们具备一种如臂使指运用智能工具的意识和能力。
就像我们自己不需要会装电脑 、更不需要会造手机 ,但我们一样能知道什么时候需要电脑和手机为我们干些什么,以及不能干些什么。
二、人工智能思维不应是什么
现在让我们回到刚开始的问题——直接问用哪一款大模型,学习钻研和AI(其实是大模型)互动的方法(例如提示词prompt),它的误区到底在哪里 。难道这不是使用智能工具的意识和能力吗?其实这并不尽然。我想这里至少有三个层面的问题。
首先 ,是原理层面的误区。
人工智能领域开天辟地的达特茅斯会议,举办距今已近70年 。在这70年里AI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科学技术门类。就拿近10年来说,AI的发展就经历了机器视觉、语音交互 、大数据、深度学习、大语言模型等热点的轮替。大语言模型真正成为公众热点 ,不过短短两三年时间 。眼下,具身智能 、脑机接口、类脑智能都还在蓄势待发。未来的奇点在哪里,下一个谁 ,还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带来更大的惊喜,还是不是语言交互的形式,这些都很难预料。因此 ,如果把“AI思维”等同于“大模型思维”,那显然是“只见树木,不见森林 ” 。好比是把浏览器等同于互联网 ,既过于片面,也略为短视。
其次,是在工具层面的问题。
我们当然需要承认,大语言模型已经成为当下最具颠覆意义的生产力工具 。虽然目前它仍有幻觉、偏见 、滞后等技术性局限尚待解决 ,但大家都见证了在这短短一两年内,大模型生成文字、图片、影片,甚至程序代码的能力越来越叹为观止 ,而且还在以超越想象的速度不断提升。然而,是不是我们有了计算器之后,数学可以不从识数 、加减法学起 ,就直接从“按按钮”开始了呢?答案显然是否定的。工具再强大,也无法代替人自身的思维训练 。正所谓“有道无术,术尚可求;有术无道 ,止于术”。我想这句话,便精妙地诠释了其中的关系。只追逐“术 ”,最多只能成为一个熟练的AI用户 ,但我们对智能时代的追求应该不仅限于此。
第三个问题,在人机交互伦理层面的错位 。
通俗来说,就是“到底是人在用AI,还是AI在指使、规训人”。我们用AI是因为AI能够帮助我们 ,然而当陷于“大模型世界”中,把所有文本交给大模型,所有图像都交给大模型 ,所有决策都交给大模型,在失去这些表达权、审美权、决策权之后,我们自己将何去何从?还是用先前提过的例子 ,我们学习古诗词,是因为看到日出时,会想到“日出江花红胜火 ”;看到红叶时 ,能咏出“霜叶红于二月花”。这些内容和联想丰富了我们的人生体验 。如果这些句子只是在诗词库中,那么对我们的意义又在哪里呢?但显然,对于这些深层的追问 ,大模型和提示词都不会给出答案,甚至反而会南辕北辙。而这,恰恰正是我们需要培育真正“人工智能思维”的根本原因。
三 、提升人工智能意识,我们可以做些什么?
AI最为革命性的特质 ,在于它是人类文明诞生以来首个能够递归式自我改进的技术 。在此之前,蒸汽机提升了生产力,但它不会自己变得更高效;电力驱动了工业化 ,但它无法自己优化能耗。而AI则可以通过学习不断优化自身。
目标决定路径,特质确定思维 。正是因为这种特质,为我们提供了构建面向AI思维的方法关键:不在于记忆命令、背诵提示词 ,或是学习编程语言,而是去积极理解AI是如何学习和工作的——有答案时如何学(监督学习),没答案时如何学(无监督学习) ,又如何通过试错调整着学(强化学习),并使之能够在工作、学习 、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机制,将它们像文字、数字、互联网一样融入内化成为我们应对世界的基本能力。这或许才是真正能够打开智能时代之门的关键所在。
四 、结语:把握时代的入口思维
记得十年前“互联网思维 ”风靡各行各业之时 。一度“互联网+”被视为万能解药 ,似乎任何行业只要“+互联网”就能焕发新生。十年过去,“互联网”一词甚至已然淡出了人们的日常话语。转而成为一项根植于这个网络时代社会的基础设施,让我们得以习以为常地在线办事、手机挂号、扫码支付 、随时检索。
然而,互联网、包括移动互联网的发明时间 ,远远早于十年前 。可见,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并不是“互联网 ”这项技术本身,而是我们如何接纳它、使用它 ,并将它的思维方式和基本逻辑纳入我们的工作 、学习、生活之中。
今天,我们又站到“人工智能”新时代的大门口。虽然技术仍在快速地演进变化,但不论它如何发展 ,我们都是最终的理解者、运用者、驾驭者 。因此,是我们自己需要主动培养提升我们的思维,而不是寄希望于AI能够“包办” ,甚至让其反向定义我们。
(作者钱学胜为智能系统博士,复旦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,《科学画报》编委会人工智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)
(文章来源:澎湃新闻)
配资炒股最简单三个步骤:股票配资公司倍杠杆-全球市场: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纳指、标普500指数创收盘新高
配资炒股平台网站:配资炒股最简单三个步骤-重庆九龙坡火灾系人为纵火造成伤亡?多方辟谣
实盘配资最狠的三个平台:配资市场最简单三个步骤-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成立!吴清当选第一届理事会会长
在线配资平台大全:配资炒股最简单三个步骤-证监会:集中力量打击内幕交易、操纵市场等严重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违法行为
配资市场最简单三个步骤:沈阳配资平台-香港稳定币 打算这么干
配资门户网站有哪些:配资炒股最简单三个步骤-【机构策略】预计短期市场以稳步震荡上行为主
还没有评论,快来说点什么吧~